长安好第345节

这一番话接连问出来,似很有些“到底谁才是军师”的不明歧义,但这恰恰是因为,他很了解李献的性情。

在未摸清李献的打算之前,他虽为军师,却也当少言。

“此事必然很快也要传到圣人耳中,且等圣人示下。”李献道:“在此之前,我等守好洛阳城便是。”

“那汴州……”军师低声道:“雨水已停,料想徐氏大军很快便要有动作了。”

“汴州……”李献笑了笑:“我只是奉命守住洛阳而已。”

他有他的职责,汴州也有汴州的职责,汴州作为洛阳前方的防线,是需要奉圣命死守的。

如若没有这场雨,汴州早该履行它的职责了。

他虽然带玄策军赶到了,但也不该妨碍汴州继续履行这个职责。

徐氏大军足有十万余众,比起他率军跋涉,主动前去迎战,当然是让汴州拼尽己能,先撕掉徐正业的一块肉,他在洛阳以逸待劳,更能稳操胜券。

“当年在南境,不正是如此吗。”李献语气很淡,似在提起一件很平常的事:“我与父亲奉旨守南境,守了整整一年,耗了异族大军整整一年,直到父亲身死,我们带去的亲兵死伤无数,方有崔大都督与常阔将军率玄策军前往——”

但后来,这场仗打赢之后,几乎没人记得他们韩国公府。

现如今,便是走在大街上,随口提起一句南蛮一战,世人便都只会道,那是玄策军的功劳,是崔璟和常阔的功劳。

“我和父亲当年可以如此,汴州自然也无不可。”他道:“这是为大局,为洛阳安危,更是为一举击杀徐氏乱军之胜算而虑。”

片刻,军师适才应了声“是”。

“只是,汴州若有什么闪失……常大将军怕是难辞其咎,毕竟是他们放走了徐正业,才连累了汴州。”李献抬手拎起茶壶:“但无妨,我必会守好洛阳,只要洛阳城安稳,常大将军便不至于被治以重罪。”

“至于连累汴州之过……”他慢慢往茶碗中倒注茶水,边道:“只能待事后,再向圣人为常大将军说一说情了。”

军师会意笑了笑:“将军到底念旧。”

李献端起茶碗,诚然道:“常大将军是个好人。”

又道:“且运气也一向很好……说来,他当年乃是草莽出身,只因得了先太子殿下赏识重用,方才成为了名震天下的常大将军。”

“此番将军初回京,便领下如此重任,可见圣人器重……”军师道:“若此战得胜,将军便也可以一战扬名,一展抱负了。”

李献笑了一下:“如此说来,我的运气终于也要到了。”

崔璟身死,那么此战由他指挥,论功时,便不会再有人压在他的前面,掩去他的名字了。

天时地利人和皆备,这运道二字,也终于轮到他了。

“人的运气不是一直都有的。”他喝了口温热的茶水,缓声道:“所以,我不能容许此一战有任何闪失。”

那么,就且等汴州的消息吧。

……

一连阴沉多日的天色,在今日临近暮时,天际边终于现出了一抹灿烂的霞光,刺破了层层乌云,将因连日雨水的缘故而变得浑浊的河水,映照得闪闪发亮。

一段芦苇杂草丛生,看起来似乎不会存有人烟踪迹的蜿蜒偏僻河道旁,河岸边沿处停泊着一艘战船。

而若再细看,便可见不止一艘,而是两艘,十艘……

这些战船的船身外观做了掩饰,又取蜿蜒之处作为天然视线盲蔽之区,若非靠近此处,便很难察觉它们的存在。

此刻,最大的那艘楼船的二层围栏处,站着一名少女,拿手挡在眉眼上方,遥望远处宽阔的主河道。

然霞光刺目,常岁宁遂放弃了探看。

这时,一名也穿着靛蓝色衣袍,乌发束成马尾的少女,从船舱内走了出来,捧着一盏热茶,道:“常娘子不必着急,反正派出去查探的小船也快回来了,今日又练兵一整日,先喝口茶歇一歇吧。”

“我不着急,就是闲不住,随便瞧瞧。”常岁宁从她手中接过茶盏,道:“这些事自有喜儿阿稚她们在,不必你来做。”

姚冉一笑:“无妨,我也是闲不住,在船舱里呆久了,正好出来透一透气。”

她是在常岁宁动身离开寿州大营的那一日赶到军营中的,常岁宁本不欲让她跟来此处,但她坚持同行,于是便被常岁宁顺手拎带上了。

她也试着拿起兵器和荠菜她们一起操练,但底子太薄弱,肌肤太过细嫩,头一日便磨了满手的血泡,藏起来不敢叫常岁宁看到,生怕被赶回去。

却听常岁宁与她道——习武之事不在一时,不如先取自身所长,做些文书差事。

姚冉学得很是上心。

她上手极快,做起事来条理十分清晰,且又积极肯学,在常岁宁看来,有心且肯用心,这很难得。

常岁宁慢慢地喝茶,姚冉与她一同看向刺目的霞光,不由轻声道:“常娘子,天终于晴了。”

常岁宁“嗯”了一声,转头看向她,少女穿着利落的袍子,腰身束得细细的,白皙的脸颊上那道伤疤仍旧醒目,但已不再用面纱遮盖。

姚冉初来时,脸上始终覆着面纱,并非是她自己在意,而是她怕吓到别人,招来不必要的注视。

直到没两日,荠菜私下瞧见了那道疤,当即“嗨呀”了一声——我当什么呢,这八百杆子也打不着吓人俩字儿啊,妹子你且瞧瞧,咱们军中哪个身上脸上没点儿伤?

姚冉怔然了一下。

接下来两日,她当真认真留意了每一个看到的人,她见到脸上带伤的,手上带伤的,还有个年轻的士兵,耳朵少了半个。

于是,她解下了面纱,再未拿起来过。

“天晴了,马上就要看到杀人了,害怕吗?”常岁宁此时随口问。

姚冉看着她,轻轻点头:“稍有些紧张……”

“不怕,到时藏在我们几个后头!”荠菜此时走来,抹了把脸上的不知是汗水还是操练水战时的河水,笑着说道。

姚冉莞尔:“多谢荠菜阿姊。”

荠菜笑得更开心了:“别说……姚妹子喊的这声阿姊,就是好听!”

她们只知姚冉姓氏,不知其身份,相处起来都很随意。

此时,派出去探查的小船折返,那两名士兵跳上一只大船的甲板,向肖旻回禀探查的情况。

隔得有些远,常岁宁听不甚清,但见肖旻神色,便知暂时未见异动。

按常理来说,徐氏大军当然不可能突然出现,但每日三次探查必不能少,时刻都不可大意松懈——常理二字只是常理,而不是唯一的标准,譬如她与肖将军早在半月前,便已提前率军抵达此处,不就很不合“常理”吗?

似察觉到她的视线,肖旻转头望向二楼船板上的常岁宁,与她微点头示意。

这便是没有探查到任何踪迹的意思了,常岁宁点头回应。

荠菜她们都想学识字,得闲时便让姚冉做先生,此刻几人折返回了船舱,常岁宁仍站在原处,视线望向对岸更远处。

她想了想,让喜儿找了元祥过来。

“这两日可有崔大都督的消息?”

听得常岁宁此问,元祥一怔后,适才道:“近来倒是没有大都督的消息。”

他是崔璟最信得过的心腹,便得以与各处玄策军一直保持着联络,早在玄策军离京赶往洛阳之初,元祥便知晓了自家大都督会从北境赶赴洛阳,和玄策军会合的消息。

自然也告知了常岁宁。

常岁宁目前也只知道这个消息,其它的尚且无从得知。

“算起来,他应当要到了才对。”常岁宁不止一次在心中估算过路线和时间,此刻望着北方,若有所思道:“我有些担心他。”

少女的话音坦荡纯粹,却仍叫元祥猝不及防地瞪圆了眼睛。

常娘子竟然说……她担心大都督?!

他家大都督若听了这话,纵是遇着什么危险,怕也能死而无憾……呸呸呸!是逢凶化吉才对!

第277章她自会守好

元祥在心里狂扇了自己几个大嘴巴子,才得以道:“既常娘子挂心,属下这便让人去联络洛阳城的弟兄,问一问他们可有大都督的消息。”

常岁宁便点头。

元祥刚退下,肖旻即走了上来。

二人和往常一样交谈罢各自经手的事务之后,肖主帅看着不远处正在甲板上操练的众士兵们,终于忍不住开口:“肖某可否问常娘子一个问题?”

常岁宁“嗯”了一声:“的确没有。”

肖主帅:“什么?”

常岁宁:“没有眼线,当初的确骗了肖主帅。”

“……”肖主帅的脸色一阵变幻,他虽然不是要问这个问题,但此刻听得常岁宁明言承认此事,不免还是一阵后怕。

得亏徐正业果真离开江都,往此处攻来了,若是徐正业未曾前来,而他与常岁宁却秘密率兵出了淮南道,一旦造成淮南道因兵力空虚而失守,那便是杀头的大罪。

见他反应,常岁宁不由问:“肖将军不是要问这个吗?”

“不是……”肖旻的神情几分复杂:“来之前,肖某也隐隐有所察觉了。”

毕竟常娘子彼时谈及“眼线”一事时,显得太过即兴,很像是为堵住他的嘴,安下他的心,而临场丢出的敷衍话语……

而常大将军被迫附和的即兴演技,委实也算不上太高明。

常岁宁便惊叹:“肖将军果真洞察力过人。”

对上少女眼中的惊叹与钦佩之色,肖旻轻咳一声,险些被自己的口水呛到。

他有心想道一句“不至于”,却又听她格外认真地称赞道:“胆识也非常人可比。”

面对这句夸赞,肖旻可就不谦虚了,他承认自己是有些胆魄,及识人之能在身上的,尤其是后者。

常岁宁与他一笑:“多谢肖将军肯信任我,明知我言语耍诈,还愿与我冒险率兵同出淮南道。”

“是因常娘子过往所行,值得肖某信任与冒险。”肖旻道:“且既是常大将军认可准许之事,肖某又何来质疑的道理?”

常大将军打过的胜仗,比他在家打儿子的次数都多。

在常大将军面前,他便是个弟弟,不,是弟弟中的弟弟,简称弟中之弟。

肖将军认为,只要时刻认清自己乃弟中之弟的事实,存此觉悟,便不会出大差错,这是他累积的头等人生经验。

若紧跟前辈的脚印走,却还是出了大错,翻了大船,那也是时运不济,没法子的事,且往好了想,若换他自己来,或许结果只会更糟糕呢?

擅长反省的肖将军,从不试图质疑埋怨比自己强的人。

事实证明,真诚很有用,有用到让常岁宁都难得良心发现了一回:“但我还是要向肖将军赔个不是,骗人总归不对。”

“可常娘子不是已给了肖某一份天大的‘赔礼’了吗?”肖旻说着,笑着指向南边。

那是徐正业大军所在的方向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