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安好第226节

片刻后,解氏缓步走到了榻边,坐了下去。

冯敏亦步亦趋地跟着,跪坐在祖母面前,紧紧抓着祖母的衣袖。

祖母是经过大风大浪的人,且她嫁去明家对祖母也有好处,祖母想来是愿意帮她出主意的。

解氏端坐榻边,良久才开口。

“正室之位,你便不必想了。”

冯敏不可置信地看着她:“祖母……”

解氏:“你可知应国公夫人为何愿意在此时聘你为侧室?”

“孙女知道……”冯敏道:“是因长孙七娘子一案未结,正值要紧关头,她怕孙女说出什么不该说的……”

她就是拿准了这一点,才敢给明谨写信催促。

“你也知正值要紧关头。”解氏道:“如今冯家与明家的门第并不匹配,换作从前,或还可成为一桩美谈……但值此关头,明家若忽然聘你做正室夫人,此等异样醒目之举,说不定就会惹来有心人的猜测与疑心――这一点,你可曾想过?”

冯敏听得愣住。

她的确没想过这一点……

“所以,任凭你再如何要挟,明家此时不会也不敢让你做正室。”

冯敏:“那……等一等呢?等此案了结,过了这风头……”

解氏冷笑:“等此案了结,你觉得明家还会理会你吗?”

“那孙女该怎么办?”冯敏慌乱又不甘:“难道孙女就只能做一个侧室吗?”

“明世子未娶正妻之前,你虽为侧室,却也同正妻无异。”解氏的声音辨不出喜怒:“且你手中有他的把柄在,只要拿捏得当,把握好分寸,来日再为他生下一儿半女作为依仗,日子想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。”

守在竹帘旁的巧嬷嬷闻言一怔,下意识地看向解氏,郡君此言是在……

冯敏听得有些动摇了。

“但如何选,还是在你。”解氏冷声道:“你酿下如此祸事,我这做祖母的也帮不了你什么。”

冯敏闻言再无犹豫:“……侧室便侧室,孙女答应便是!”

解氏看着她,片刻,才道:“既如此,明日我便亲自去见一见应国公夫人。你虽要为侧室,却也要让她知晓,我们冯家的女儿不是任明家随意欺凌的。”

“可如此一来,她岂不就知道孙女将真相告诉您了?”冯敏有些不安:“我答应了不会说出去的……”

解氏却重重冷笑:“当然要让她知道!”

“若这个秘密只你一人知晓,你来日嫁进明家,依她昌氏的手段,怕是用不了多久便将你灭口了!”

“让她知道这个把柄同样攥在我这里,是为了保你一条命!”

冯敏听得后背忽起了一层冷汗。

对!

她险些忘了这一点……

如果只有她一个人知道此事,对方灭起口来根本不会有任何顾忌!

怪不得昌氏三番两次让人提醒她不要说出去……

冯敏后知后觉,心中生出无限寒意。

她到底还是年纪太小,又突然遭遇这种事,慌张之下能想到的实在太少了。

“还好有祖母为我思虑谋划……”冯敏此刻无比庆幸将此事说给了祖母听:“接下来孙女一切都听祖母安排!”

解氏朝她微点头,正色交待:“为免节外生枝,此事勿要再同第二个人提起。”

冯敏乖巧点头:“祖母放心。”

得了这句保证,解氏甚是少见的伸手轻拍了拍孙女的手。

回去后,巧嬷嬷不禁低声问:“……郡君真要让女郎嫁去明家吗?”

女郎年少,想得太简单了,那应国公夫人岂会因为多个人知晓真相,便善待女郎?

须知女郎握着的并不只是明世子的把柄,女郎自己也是杀了人的!

明家纵然不会要女郎的命,可后宅里折磨人的法子太多了,能让人开不了口的阴狠手段也数不清楚……

郡君不可能想不到这些。

解氏自然想到了。

“她闯下如此祸事,说不得哪日长孙家便会知晓真相……我冯家实在留她不得。”解氏道:“将她早早交给明家,是最好的办法。”

巧嬷嬷:“可是……”

解氏:“这是她自己选的路,怨不得旁人。日后如何,便看她的造化了。”

巧嬷嬷到底没再多言,只在心里叹了口气。

造化……羊入虎口,能有什么造化呢。

次日一早,天色初亮不久,解氏即登了应国公府的门。

见到了昌氏后,解氏道:“议亲此等大事,岂可直接与小辈商议?这封信,国公夫人当使人送给老身才是。”

她将那皱了的信纸放在了手边的茶几上。

昌氏目光微闪,笑意不达眼底地感慨道:“看来贵府女郎还真是个乖顺的孩子,什么事都要同郡君说一说。”

“如此大事,自然要说。”解氏微微笑了笑:“她从大云寺回来后便吓坏了,六神无主之下,只能同我这个祖母商议。”

昌氏也笑了笑,端起茶盏:“既然解郡君都知道了,那想必也该清楚贵府女郎如今也是身负命案之人……若非我替她遮掩干净,现下你们冯家,怕是难有此时这般平静。”

解氏:“话是如此,但我冯家上下加在一起,又岂有明世子一人的性命安危来得金贵。”

“这倒是实话,我儿姓明,乃圣人亲侄,自然是金贵些。”昌氏含笑问:“所以,让他娶贵府女郎为侧室,想来也是使得的吧?”

解氏可不比那个小丫头来得好糊弄,这桩亲事能不能成,还是未知。

解氏不置可否:“我冯家只这么一个女郎,得我亲自教养长大,所习皆是主母掌家之道,若论与人做侧室,纵贵府姓明,却也难免还是委屈了些……昨日她得了国公夫人的回信,且还哭了一场。”

昌氏笑意渐凉。

所以,还是妄想做正室夫人吗?

且不提其它,单说正室夫人亡故,所娶便是续弦,那些真正的权贵人家多是不愿让女儿做续弦的,这一点就实在麻烦啊。

要她说,这解氏也是糊涂,正室也好,侧室也罢,横竖下场也都差不多,怎就想不开呢?一个正室之名,就这么重要吗?

就在昌氏叹气时,只听解氏再次开口:“我来时已劝过敏儿了,当下局面不同,人总要懂些进退的。”

昌氏微挑眉:“这么说,郡君是同意了?”

解氏:“同意与否,端看国公夫人的诚意了。”

昌氏似笑非笑:“不知郡君所指的诚意是什么?”

“工部屯田郎中一职正逢空缺,我儿于工部任职多年,向来兢兢业业,只差一个机会而已。”

昌氏于心中冷笑出声。

面上未显露太多,只为难道:“屯田郎中为五品官,若我不曾记错的话,冯主事应是九品……如此破格提拔,怕是不合规矩。”

“若是一切合制,又怎谈诚意二字。”解氏缓声道:“夫人方才也说了,贵府世子姓明,总要金贵些……一个五品官而已,想来不足以令贵府太过为难。”

言罢,便自椅中起身:“老身便回去静候夫人佳音了。”

昌氏笑了笑,唤了女使送客。

解氏走后,昌氏冷笑着道:“我倒想错了,她孙女糊涂,她可半点不糊涂。”

什么正室侧室,孙女是死是活,对方看得很明白,知道那些都是次要无用的……

“连亲孙女都能拿来算计交换……”昌氏讽刺地道:“倒不愧是当年带头主张要废帝的解夫人。”

昌氏“嘭”地将茶盏放下。

仆妇一时未敢多言。

片刻后,昌氏平复心绪,转而问道:“大理寺那边,可开审了?”

第189章人证

“这个时辰想来已要开审了。”仆妇道:“听说今日除了刑部及御史台之外,县主也奉了圣人之命前去会同审理此案。”

她口中的县主自然是明洛。

“如此事势,是在意料之中。到底死的人是长孙家的,且又是在大云寺祈福之际出的事,圣人与各处必然都会格外重视……”

昌氏口中这样说着,眉头却越锁越紧。

各处越重视,便越容易出现纰漏。

“多派些人手去大理寺盯着今日堂审之事,必要事无巨细地报于我听。”昌氏交待道。

物证动机都有了,现如今暂时无人怀疑到别处,若长孙家的人悲怒之下给大理寺施压,那便再好不过,最好是今日就能当堂定下那常岁安的罪……

仆妇应下来,见得自家夫人这些时日疲惫紧绷的模样,遂宽慰了一句:“夫人放心,此事夫人料理得及时,没人会平白疑心到世子身上,一切必会顺利的。”

昌氏“嗯”了一声,皱着眉道:“如今最大的变数便在冯家那个蠢东西身上了,怕只怕她今日能和解氏说,来日便能同别人讲。”

“应是不能吧,到底她自己也是杀了人的……”

昌氏冷笑道:“正常人自是想不到那些蠢人都能做出怎样的蠢事来。”

“我为此竭力筹谋,处处谨慎,绝不能将此事成败系在这样一个蠢东西身上,由她在外面犯蠢。”昌氏忍着嫌弃道:“还是趁早将人抬进门来为好。”

“那夫人是准备答应解郡君的条件了?”

“不答应怎么行。”昌氏起身来:“她有句话说得很对,我儿的命比她整个冯家加起来都金贵。”

此等关头若将人逼急了,是没有好处的。

她那不争气的儿子此番闯下如此祸事,不多付出些代价,又怎么可能顺利平息一切。

手里的肉包子该扔出去的时候也要舍得扔出去,否则很容易因小失大。

左不过一个五品官而已,只当喂狗了便是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