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天之世第211节

神权和现世的权力相结合,恐怕会在乡聚之间,孕育出更为恐怖的怪物。

三老尚且有制衡,但一观主,同时拥有神权的解释,还有现世权力的加持,那么他的权力将膨胀到了一个可怕的程度。

许安现在的权力,就是这样。

在太平道的道众眼中,他就是黄天的化身,又是黄巾军的领袖,这也使得他拥有的威信达到了一个恐怖的地步。

太平道的神权,比汉室的天子宣扬的其受命于天,要大上不知道的多少倍。

而这正是太平道的特点。

东汉时期无论是交通,还是各方面,都远远比不过现代。

许安在庭院来回渡步,思索着其中的细则。

从兴建道观这一点,他想了很多。

太平道的教义就算被他更改了很多,修改了很多,但是他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宗教。

宗教神权和世俗权力相结合,会产生什么样的怪物。

许安惊出了一身冷汗,那不是他想要的结果,也绝对不是什么黄天之世该有的样子。

但如果不重新指引现在太平道的发展,那么事态可能会发展到一个恐怖的地步。

就算自己名义上是黄天的化身,也没有那么容易重新扭转局面。

幸好。

幸好自己提前发现了不妥之处。

许安看了一眼,庭院中站着笔直的黄天使者,心中微沉。

太平道需要变革,太平道也必须要变革。

不变革,那么就算最终夺取天下,也不过是养出了一个比封建帝国更为恐怖的怪物。

或许他对于民众的压迫,相比于普通的封建帝国还会更甚。

这一点毋容置疑,在历史上某些地方这些事已经被证实了。

第三百零六章变革(下)

黄巾军的立命之本,便是太平道。

从许安发家开始到如今雄踞并州,这一路上,都离不开黄巾军、太平道的支持。

龚都、刘辟、何曼众多将校,黄天使者、黄巾军武卒和锐士大量的军卒,都在宣扬之下,信奉太平道。

许安也需要太平道。

太平道的教义经过了更改,已经越来越完善,那些糟粕基本都已经被去除。

甚至许安还加上了许多教义。

不过许安知道,这一切都还不够。

这一切,许安不能和旁人讨论,甚至连阎忠、刘辟都不能告诉。

刘辟虽然忠心,但他忠于的不是许安。

而是黄天,而是作为黄天化身许安。

许安一直都知道,刘辟是一名极为狂热的黄天使者。

阎忠野心勃勃,虽然智谋过人,但也不是一个合适的商议人选。

他出身于豪强世家,而且在凉州也算是大世家。

虽然阎忠尽心尽力,但许安也感觉到了阎忠对于他发布的一些政令的排斥。

而且阎忠极为淡漠普通民众,甚至是有些不屑,虽然他掩饰的很好,但许安还是发现了这一点。

阎忠所受的教育,多年的耳濡目染,使得他养成了这样的习惯。

所以,这一切只有靠许安自己来定下。

“太平道……”

许安用手撑着庭院的树木,静静的思索着。

他感觉他肩上犹如背负着数座大山一般,沉重无比,几乎要将他压垮了一般。

许安知道自己此刻的决定,将决定太平道的未来。

船小好掉头,船大好顶浪。

黄巾军势力若是再大一些,那么想要再行修改一切就会困难无比。

代表神权的人绝对不能给予任何世俗的权力。

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。

许安自己就是神权和世俗权力结合的受益者,他知道这到底有多么的恐怖。

军队中的符祝,享有军队传道,还有监察的权力。

他们之中有的人说话,甚至比直属的长官,还要有用。

这样的情况必须改变。

“今天除非是十万火急之事,否则一刻都不要打扰我。”

许安丢下一句话,径直走入房间,取过一份黄纸将其摊开,手持毛笔,盘腿坐下沉思了起来。

时光飞速的流逝,许安的目光不停的闪烁,不时在黄纸上写写画画,周边的一切变化都被他抛掷脑后。

黄天使者得了许安的命令,也没有让任何人前来打扰许安。

就这样从清晨一直到了深夜。

许安这才放下了手中的笔杆。

而案桌上厚厚的一沓黄纸,几乎被消耗一空了。

许安终于想到了解决的办法。

受限于这个时代,受限于实际,不可能生搬硬套,他必须要一切从实际出发。

许安不能放弃太平道,这是根本,这也是他一直在宣扬的东西。

如果放弃,那么不需要汉军打过来,黄巾军就会先行陷入崩溃。

许安彻底修改了太平道的解释,经义。

将仙神之流全部构思了出来,将天庭之说,全部从太平道脱离了出来。

许安为太平道的仙神说定下了一个背景。

汉廷和太平道的争端,正是苍天和黄天之争。

借用太平道原来的承负之说。

苍天之死,便是因为汉室不作为,万千百姓流离失所,当今皇帝暴虐无德,豪强贵族肆意欺凌百姓。

而这此间种种皆是种下恶果,就承负在了“苍天”的身上。

而光和七年,黄巾军起义失败,便是苍天最后的挣扎。

黄天为了将人间变成太平乐土,建立黄天盛世。

在苍天拼死一搏后,于是从仙界下凡,而许安就是黄天的化身,引导世人向道,解放天下。

等到解放天下后,仙界将会和人界隔绝。

从此人间也将会太平万世。

这样设定,可以最大程度的断绝神权影响。

许安的计划就是将神学只作为太平道中占比最小的部分。

而太平道的核心教义,就是在人世间建立黄天之世。

而黄天之世,许安也为其下了定义。

耕者有其田,居者有其屋,民有恒产,既无剥削压迫,也无饥寒困苦。

许安又将太平道中之人分为两类。

第一类是信众,意味信道之人。

第一类是道众,意味入道之人。

普通的民众只要相信太平道所宣讲的教义,就可以成为信众,即为信道之人。

至于道众,许安的想法,便是将道众向着后世的政党演化。

他需要尽量摒除掉神权的影响。

神权和世俗权力的结合,这个世界上,只需要他一人便可以了。

许安需要这样的威望,需要这样绝对的权力,来让他更好领导太平道这个初兴的势力。

因为在这个时代,大部分的人思维都被这个时代的所局限。

只有他才了解后世的演变,后世的情景,不会被这个时代所局限。

等到时间的推移,彻底修改教义后的太平道。

将会彻底摒弃神权,演变成一种思想。

而黄巾军的内部的也被许安分成三份――政权、军权、道权。

三权分立。

用以修改后的太平道思想来指导势力的前行。

至于基层,还是暂时实行军管。

原本带领鹰狼卫缇骑,或者军卒巡视乡聚亭里的符祝,改变为普通的文吏。

分为两拨人轮流巡逻,互相检查,杜绝只手遮天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