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3章

这期视频,我们接着盘点名将系列。】

天幕上出现了三个大字:岳武穆。

宋高宗赵构看到将要盘点的武将姓岳,有种不妙的感觉。“武穆”是被用作谥号的,哪个父母会给孩子取这种名字?

天幕将要盘点的名将该不会是岳飞吧?

【岳飞出生于宋徽宗崇宁二年,也就是公元1103年,字鹏举,谥号“武穆”。武穆这个谥号十分常见,不过出名的就只有岳飞。

能延续血脉,祖上都阔过。

岳飞家世代都是泥腿子出身,但是祖上大小也是个官,虽然后面几代都是务农,但也算是小地主家庭,可架不住岳飞有个散财童子的爹,所以到了岳飞这一代家境就变得穷困了。】

【岳飞的父亲常常接济穷人,拿出自家的粮食给吃不上饭的人,自家的田地被人霸占了就直接送人,借他钱可以不用还。】

众人:“……”施舍饭食可以说是心地善良,但是任由旁人霸占田地,借钱不还,这就是软弱了吧?

果真人善被人欺。

秦始皇嬴政记得之前的天幕盘点有预告,名将系列会盘点《满江红》的作者岳飞,如今终于是等到了。

宋高宗赵构:“……”还真是岳飞。

现在岳飞还活着,还能够挽回,等岳飞一死,他就得遗臭万年了。

看来他要杀岳飞得慎重了。

【“寒门”在古代是家族势力不是很强的世家,现在则是指贫民。

寒门难出贵子。

家里穷,读不起书就不读书,或者为了省下读书的钱而不去读书。孩子刚会走路就开始帮着家里干活,意识不到读书的重要性,长大后没文化,只能重复父母穷困潦倒的人生。

想要打破这一循环,首先需要觉醒读书很重要的意识。】

【岳飞天生力气大,未到弱冠之龄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强弓,远远超过了当时京城侍卫的招募标准。

师从周侗,学习箭术,能够左右开弓。

岳飞年少的时候就有报国的志向,并没有因为家贫而“懂事”地放弃学业,而是用心读书,尤其喜欢读《左氏春秋》、《孙吴兵法》等书。

力气大,喜读兵书,可以说是有成为武将的潜质的。】

卫青、霍去病、关羽、张飞、李靖等一众名将在听到岳飞能够拉开三百斤的强弓时,一致赞叹,岳飞确实是个好苗子,天生就该成为将才,不从军是浪费了这样的天赋。

好在岳飞的父母识大体,并没有扼杀孩子的天赋。

【宋徽宗宣和四年,也就是公元1122年,巡视地方的官员也就是宣抚使招募勇士。岳飞刚到弱冠之年,应征入伍。当时有盗贼为祸相州,岳飞自告奋勇,带领百骑前去相州剿匪。

宣抚使估计是带有赌博的心理,答应了当时还没有领过兵的岳飞。

虽然岳飞是年未弱冠就有高超箭术的奇才,又得名师真传,经得住部队的考较,但是从来没有领过兵,也未进行过实战。

宣抚使再欣赏岳飞的箭术和兵法韬略,多少还是有点冒险了。】

众人顿时想到了“纸上谈兵”的赵括,让缺乏战场经验的人领兵确实是十分危险的,应该先在军旅历练一番,跟着老将打几次仗再独自领兵比较好。

霍去病想到自己在领兵前,也是先跟随舅舅出征。

不过,就剿个匪而已,至于吗?

【岳飞第一次领兵十分的慎重,没有莽撞行事,而是充分地运用所学的兵法,用计谋破敌。

没有内应就创造内应。

他先是派一部分士兵扮作商人,路过盗匪的地盘。

盗贼首领以为是普通商人,又见这些商人个个都是壮士,便拉这些“商人”入伙。这些由士兵假扮的商人很顺利地成为了内应。

而后,岳飞派一百人埋伏在山下,亲自领数十骑兵去盗贼的营垒挑战,然后佯装不敌,将敌人引到有伏兵的地方。

内应见盗贼首领中计追出去了,也开始行动。

在伏兵和内应的双重加成下,岳飞活捉盗贼首领,大胜而归。】

【光伏兵就有一百人,岳飞又带了数十骑去挑战营垒,也就是说百骑不是只有一百个骑兵,是数量很多的意思。

冒充商人的人数不会太多,要取信于敌也不能太多,可见岳飞此次领兵的人数应该不超过两百人。

“穷寇莫追”,盗匪首领见对方有数十骑兵还敢追出去,人数应该在一百人以上,和岳飞所率领的骑兵人数相差不大,也在两百人左右。】

古往今来的名将们听完岳飞的这一战绩,感叹不过是他们用烂了的计谋。

这就是盗贼首领不读书的后果。

不过是简简单单的计策,盗贼首领就轻而易举地上当了。

估计是看岳飞年轻,轻敌了。

问题是,谁能想到,不过是剿个匪,平推就是了,居然还用上了计谋?

平推确实能取胜,但伤亡肯定大。

【当时的赵构还只是个康王,没有当上皇帝,当时恰好在相州。

岳飞初战告捷,有了战绩,被赵构指派前去讨伐游寇。游寇首领听说了岳飞的威名,带着三百多手下直接投降。

岳飞因功升职,率领三百铁骑前去诱敌,击败了金军。

可见岳飞并不是只能战胜伪齐。】-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