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越六十年代农家女第468节

他眼疾手快地拎了一筐回礼,紧跟着老丈人上了马车。一路上翁婿俩人东扯一句西扯一句的。

扯着扯着也没有一个重心。当着陌生的车老板子的面,俩人谈的无非是些家长里短的话题。

可一等到了叶家堡。

关有寿放下东西,跟出院子相迎的丈母娘寒暄几句时,却不料想听到老丈人让路过的半大小子去喊人。

“对,让你大太爷,还有四太爷他们过来一趟。我要跟他们谈明天开祠堂门。”

所谓的开祠堂门当然不是开开门这么简单。要是关有寿没忘记的话,此祠堂早已在吃大锅饭期间变成了一个大食堂。

而老叶家的列祖列宗牌位不知道被挪到后山那块疙瘩地里去了。他老丈人指的开祠堂门某种意义上来说针对的是指族谱。

比如叶家堡谁谁家又娶进新媳,谁谁家又添了新丁,甚至谁谁犯了族规。等到了来年正月就会登记入族谱。

这不是节不是年的,提到开祠堂门?关有寿可算大致明白老丈人之所以让自己过来一趟的目的。

这是要内部对叶秀娟做出处置?

关有寿不动声色地继续陪丈母娘唠了两句,以家中还有客人为由告辞之后,麻溜儿地上了一旁等候的马车。

老叶家处不处置叶秀娟,从本心来说,关有寿真没往心里去。他娶的是叶秀荷,也仅仅是叶秀荷。

生母都不过如此,何况岳父?他不会忘了老丈人的好,但也就这么处着吧。亲戚永远是远的香近的臭。

如今恰恰好。

欠的越多连债带息的更难还的清。岳家于他有功,他感恩但还不至于到涕零程度。就如他大姨。

不知是不是有些人就是经不起念叨。

马车回程很快。

关有寿在离家门口不远的小路口就下了车,刚付了车马钱,他儿子已经屁颠屁颠地跑上前。

“慢点。”

他刚说了没两天让儿子跟小北学稳重点,这就露了馅。闺女还好些,儿子总要快点长大,将来才能护得住妹妹。

“爹,我姨奶奶来了。”

谁?!

关有寿一怔,随即弯腰抱起儿子。有些坡度的道路被他家俩孩子铺了不少小石头,路旁更是种满了果树。

再隔个二三年,加上通往村口的两侧果树,队里应该又能多了一笔副收入,比如其中最多的枣树。

除了冬天,在其他季节,尤其是盛夏时节早已绿树成荫的。这还是他不准闺女搞小动作之下,多多少少还遮掩住了几户人家院子。

尤其是他家院子。

如来一位陌生人,不细看的话,还真发现不了山脚下这一院子。抱着儿子关有寿快走了几步,拐过弯儿,总算能望到自己大门口。

“你送我姥爷回去没多久,我姨奶奶就和我奶一道来了。现在妹妹在里屋陪她,我娘在烧面条。”

“你义爷爷呢?”

“没和你遇上吗?义爷爷和薛大爷俩人出去遛弯儿了。”关天佑想了想,“还带走了小北哥。”

“出屯了?”

“应该是,小北哥跟我说天黑了才回来。”

“几时走的?是见到她们来了,还是之前?”

“是后来。”

这是有意避开?

关有寿看了看天色……大意了,这两天不应该让义叔出门的。想来他义叔是憋不住想联系先生?

关有寿顿时呲呲牙。他们十有八九是去前屯借马车去往县城,否则就一条道,他不可能没遇上啊。

他这一举动,惹得怀里的儿子咯咯直笑,“爹,你看手表啊,这个才准呢。小北哥说到七点一定回来。”

那是去公社?

“爹,你咋不问问我还有谁过来啊?咋不先问我老表叔来了没啊?”

追也追不上。

一心两用的关有寿听到儿子这话,呼噜一把他脑袋,“他肯定是没来。”来的话不会先去老院那边。

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,傻儿子。

“是呢。就我姨奶奶和姨爷爷俩人过来,姨奶奶说姨爷爷被我爷拉住,俩人正唠嗑着,迟点会过来。”

麻烦又来了。

关有寿沉默了一下。

打的真是好算盘。

他还真不能当着他大姨的面赶人。

眼看到了家门口,他拍了拍儿子屁股,先放孩子下了地。等他一脚踏进院子,迟疑一下,关有寿终究还是没朝黑子招手。

听到外面传来的动静,叶秀荷从新厨房钻了出来,见到他双眼一亮,连连指了指正房东屋方向。

瞧把他媳妇给吓的。

“大姨来啦……真是稀客。媳妇,多整点好吃的,让大姨瞅瞅她侄媳妇有多能干。”

第670章还真是稀客。

还真是稀客。

要不是老妹儿接连来了两封信邀请她老俩口过来,刘翠香的腿脚又不便,她还真不想过来。

可老妹儿让人在信里写了之前老三和老四因为路途遥远就怕麻烦她,如今四个儿子也就剩下老二起新房。

还说啥就这个儿子最没出息,让她过来添添喜气……再加上她私心里也想瞅瞅三儿过得咋样。

不然她是真不想来这一趟,最多寄些人情呗。唉……谁能料到三儿正好今儿个也是办喜事。

她现在可悔死了。

从一大早出发,先是赶不上早班车,再到好不容易坐上车又开到半道上坏了。当时她就应该倒回家的。

此刻听外甥的声音,刘翠香是一高兴,再也坐不住,立马下了炕高喊着,“三儿,我在屋里头。”

东屋,最里面一间是关有寿特意为梅大义而准备。不依?他理由多得很。比如没长辈住压不住风水。

反正理由多多。

当然,梅大义也心知他住不了多久,还要回梅老身边帮他小少爷盯着局势。因而也就顺水推舟。

总归等他离开,还是让孙小姐想法子让小少爷两口子移到这间屋。到了冬天有火墙既暖和又清静。

此刻刘翠香老姐妹俩人待的地方就是靠近外屋地的东屋另一间。之前关大娘就想推开隔壁的房门。

可这儿与老院的五间土胚房就格式不同。

在关有寿见识过了城里的楼房。他这次不止翻新扩建了五间瓦房,还专门在室内留了走道,在木门上带了锁。

为了采光,几扇房门虽说都是旧木料拼接而成的几扇木门,但其上面部分还是井字形格子可视的半扇门。

而所谓的锁?

也不是真正的那种门锁,用门栓形容会毕竟合适。不懂的人永远不明白;可知情的,比如马振中。

他就知道房门里外的木把手,在那儿一转,就如同机关,能让房门一侧与门框的插槽合上关死。

再开门?

随便是里外哪一侧的木把手,再往反向将木把手一转就开了。

就是这么简单。

可关大娘不懂啊。趁着关平安去倒水,她可算是踮起她的三寸金莲,趴在门上面的井字形格子往里瞅。

越瞅,她是一揪一揪的心疼。

这败家子。

五间房已经是瓦房,墙内都粉刷了白石灰不说,居然还挂了窗帘,配上炕琴,上面更是都叠着棉被。

这是她还没见到西屋最里间。被她视为不值钱的丫头片子――关平安的闺房,那才是最为齐全。

叶秀荷为何把东西都往闺女房里塞?

可不就是那屋的家具最齐全,没有之一。寻常人家陪嫁最多也就是一对对箱,可她房间内却远远不止。

虽说都是些从废品站拉回来的缺胳膊短腿旧家具,可奈不住她有个好老子爱宠着她惯着她。

磨去原本的花纹和上面的鎏金装饰,再修整之后,就是没有按照关有寿喜好的漆上大红色。

被刨了露出本色,粗粗打蜡的矮柜子、两对对箱,还有小圆桌小圆凳就是再普通,却也不容忽视。

要不是关有寿坚持让闺女在外面长书桌上学习,要不是关平安不敢大咧咧地在房间内摆上书架。

还要有更多。

天知道她到底又私藏了多少好东西。比这些好的家具难道就没被她从废品站那些地方刮收到嘛?

未必。

关有寿就见过他闺女还藏了套品相有个八九成新的黄梨木家具。原本傻孩子还想摆在他两口子的卧室。

乖乖,差点吓死他。

不说总有人是懂行,就是让他再残忍地用手刨去磨去那些雕刻的花纹,他还真怕成了罪人。

这些可不单单是古董,它们还汇集了精工能匠的大量心血。要不是邻市乱了,也许他此生都无缘得见。

关大娘是左立不安。

又悔又惧,更多是控制不了奢求的想象空间。没踏足这五间房之前,和此刻的感触是不同的。

原本就该她住的东里间……

不用说,现在墙上挂着的那件中山装一定是那个人的;那个在省城威胁她,逼她按手印的那个人的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