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红妆第33节

“父亲,这是……”虽然在路上时李冠中已经知道了,可是却没想到,父亲居然一直在握着这枚玉佩。

今天来的那个人,对父亲的触动很大吧。

“这个是你大哥,还有一个嘛……”李永基顿了顿,嘴角微微抖动,好一会儿才说道,“……是萧长敦。”

“萧……定国公?”李冠中愕然。

大哥和现任定国公萧长敦是结拜兄弟?

为何这么多年了,他都不知道?甚至没有蛛丝马迹?

按理,即使大哥李冠英不在人世了,做为结拜兄弟,又同在京城,逢年过节也会登门问候的。

不过,这个人是萧长敦,也就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了。

一个连同胞兄弟都能杀死的人,又有什么薄情寡义的事情做不出来呢。

“对,就是定国公,今天来的那个人是他的门下,名叫商轩。”李永基轻声说道。

“父亲,您一直都知道,大哥的结拜兄弟当中有萧长敦的吧?”李冠中问道。

“知道又如何?萧家自己不提,难道我还要主动去找老定国公说,我儿子和你儿子是把兄弟吗?”李永基悻悻。

是啊,定国公是什么身份?他永昌侯又是什么身份,虽然同为霄云二十四将,可是世人都知道,那是差得远了。

哪怕是在当年战乱之时,李冠英能与萧长敦称兄道弟,也是高攀了。

“父亲,那现在萧长敦为何又重提此事,难道……”萧长敦虽然比父亲年轻,可是也像父亲一样,称病不上朝许多年了。

“你啊,是越发不长进了!”李永基斥道。

李冠英脸上一热,他也是当祖父的人了。

父亲的脾气,几十年没有变过。

早早离开朝堂,对父亲而言未免不是一件好事。

“父亲,儿子愚钝,还请父亲点拨。”李冠中躬身道。

“唉,还不是燕王世子死了的那件事啊!”李永基不悦地说道。

燕王世子?

李冠中一怔!

太祖驾崩后,朝中秘而不宣,直到新帝登基后,才诏诸王携子进京。

且,要在距京城二百里之外撤去护卫,只留仪仗,由飞鱼卫和御林军护送进京。

说是护送,其实就是押解。

第59章王孙

太和二十七年冬,远道而来的几位王爷、世子和皇孙们,满脸风尘,迎着风雪,踏入京城。

就在城楼之上,萧长厚的人头依然高高悬挂,一个小皇孙不经意地抬起头来,吓得哇的哭了出来。

一个哭了,其他的孩子也跟着哭了,长长的仪仗里哭声震天。

他们害怕,他们是含着金镶玉出生的皇孙,他们从未见过死人,何况还是高悬多日的人头。

李冠中时任飞鱼卫镇抚,就是现在戚树豪的位子。他记得很清楚,带头哭出来的孩子,是秦王第三子周铮。

他还记得,周铮只哭了一声,就被人捂住了嘴。

那时秦王也只有二十四岁,他有三位嫡子,奉诏全部进京。

而秦王离开京城的时候,却只带走了三子周铮。

世子周镇、次子周钧都被小皇帝留在了京城。

小皇帝刚刚失去了祖父和父亲,堂兄弟们要多陪陪他。

于是小皇帝下了圣旨,除了膝下尚无子嗣的桂王,豫王、燕王、秦王,各将儿子留在京城。

五岁的小皇帝当然还不会下圣旨,这圣旨是太皇太后的意思。

崇文元年八月,有人密奏豫王周栎图谋不轨,朝廷派老护国公的侄儿杨勤率兵突袭豫王府,周栎被贬为庶人,与两个儿子一起在离京途中暴毙而亡;

桂王周梓性情暴燥,崇文二年三月,有人在京城击鼓鸣冤,控诉周梓残害百姓。四月,周梓在广西被贬为庶人,八日后,周梓自尽;

燕王周棹战功赫赫,手下更有一支号称虎狼之师的鞑子军,崇文五年十月,年仅三十二岁的燕王在指挥作战时死于冷箭之下,同年,在京城为质的燕王世子死于风寒,只有六岁的次子袭爵,改封燕北郡王。

一年后,朝廷以燕北郡王年幼,无力统领燕北军为由,封杨勤为燕北大都督,原燕王所辖军队除王府留用的一千府兵以外,全数归杨勤统率。

安昌侯李永基早就不上朝了,但却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连逢年过节的宫宴也不去的。

太祖皇帝的几个儿子中,除了他看着长大的太子,就属燕王和他最熟。

燕王十七岁第一次上战场,就是跟着他的。

李永基至今也还记得太祖皇帝对他说的话:“给朕看着老三,带他活着回来见朕。”

那次他把三皇子带回来了,后来三皇子成了燕王,威风凛凛所向披靡的燕王。

可是他却再也没有看到燕王活着回来,燕王死了,死得不明不白。

冷箭?笑话!

燕王世子,一个小牛犊子似的壮实小子,只是小小的风寒,不到三天就死了,谁信!

豫王和桂王这两个只会吃喝玩乐的,死了就死了吧,燕王可是令胡虏闻风丧胆的英雄啊,也死了,下一个就是秦王了吧。

秦王周桓……太祖皇帝最宠爱的妃子所出,拥有前朝皇室血统,传闻太祖皇帝批阅奏章时也要把年幼的周桓抱在膝上。

秦王镇守西北多年,他的兵力甚至比燕王还要多,太皇太后和杨家用了五年的时间才敢对付燕王,李永基估摸着,差不多还要五年,他们才能像对付燕王那样,扳倒秦王。

可是这也才三年,他们就动手了。

“父亲,您和商轩是怎么说的?”李冠中问道。

“我说?我说秦王世子薨了啊,这都好几年了,我哪里记得啊。”李永基自嘲地说道。

李冠中苦笑,老父亲这装糊涂的本事倒是不小。

几年前去世的,是秦王的次子周钧。

秦王正妃病重,不久人世,秦王上书奏请,请圣上开恩,让次子周钧回西北侍疾,以尽孝道。

说白了,就是想让秦王妃临死前见儿子一面。

世子是肯定不能回来的,而次子要回来,影响不大。

太皇太后当时就准了,让周钧即日离京。

周钧马不停蹄日夜兼程,可是谁也没有想到,就在他离京的第三天突然心口疼,他急着要去见母亲,不肯停下就医,随行的人只好让他改坐马车,刚刚走出百余里,马车里便传出贴身内侍的惊呼,待到其他人赶过去,周钧大口喘着粗气,瞳孔已经散了,不到片刻就咽气了。

从京城跟来的几名内侍当场就咬舌自尽。

十天后,秦王妃撒手人寰,至死也没能见到自己的儿子。

李冠中知道萧长敦为何会让人来见父亲。

秦王世子周镇死前,见过李永基。

那时周镇已经病得很重了,皇帝特准周镇回西北养病。

秦王派来的人已在来京途中。

虽然世人都知道周镇留在京城是做人质,但是表面功夫还是要做。

得知周镇要离京,京城里大大小小的官员勋贵都往秦王在京城的府邸送去程仪。

安昌侯府当然也不例外。

按照府里的惯例,程仪中除了五百两银子以外,还有一枝百年老参和几味上好药材。

可是也不知道那天安昌侯李永基是怎么想的,他在这些程仪当中放了一本在街边买来的小画书。

这本小画书画的是霄云二十四将,太祖在世时,这种小画书随处可见,后来二十四将中死的死亡的亡,还有的被削爵,各大印坊怕惹麻烦,也就不再印了。

李永基送给周镇的这一本,还是他早年在街上闲逛时买的。

当时李永基只是觉得这孩子怪可怜的,给他一本小画书,让他在路上解闷时看看。

可是他没有想到,周镇收到那本小画书后,居然派人悄悄给他递来消息,想在临走前见他一面。

虽然李冠中再三相劝,可是李永基还是去了。

他斥道:“老子一生英勇,怎么了?如今老了想去见个病殃殃的小孩子,还不行了?你若是怕受连累,就开祠堂,和老子划清界限!”

李冠中当然不会去开祠堂,他只能选在最不引人注意的时候,让李永基乔装改扮,跟着给世子唱小调解闷的戏子,从后门悄悄进了秦王府邸。

李冠中利用自己是飞鱼卫之便,支开看管周镇的人,让父亲顺利见到了周镇……

第60章信你

“我没有生病,是他们逼着我生病的。”

“王府和外面联系的暗线已经断了,现在父王收到的消息都是假的。”

“无论父王派谁来接我,只要他进城,都会被栽陷谋反。”

“我是太祖子孙,即使是死,也要死得其所,我要决定自己的生死。”

“我死后,他们会秘而不宣,请你把我的死讯,抢在来人到达之前传出去。”

“你是皇祖父信任的人,我也信你。”

……

病榻前,十六岁的少年苍白憔悴,但目光凛凛,坚定从容。

次日,李永基派人在秦王府四周盯着,下午时,王府内侍总管急急而去,不久,太皇太后身边的大太监贾耐匆匆而来,贾耐走后,秦王府大门紧闭,就连供下人出入的后门也关上了。

飞鱼卫接到任务,在秦王府周围布防,驱赶过往行人。

李永基叫来身为飞鱼卫指挥使的儿子李冠中,可是李冠中也只是知道这是宫里传下来的命令,却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