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研强国从种地开始七零第116节
史佳瑞没说话,走进大殿,见桌上有香,就点了三根。
萍姨有些诧异,不过她也没阻拦,说:“要不你求个答案?”
史佳瑞没说话,将香插在香炉里,取出两枚一样的硬币,扔了三次。
均是一正一反。
史佳瑞拿出五块钱压在了香炉下,“萍姨,走吧。”
在她原来的世界,大家都有各自的信仰,并不强求一定要如何,史佳瑞并没有说虔诚地皈依某一教。
压力大得不行的时候,她有时会到庙里或道观里走走,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。
出了城隍庙,萍姨有些好奇,“你刚才求了什么?”
“秘密。”史佳瑞笑着说,不得不说,她现在没那么焦躁了。
萍姨见状,没再多问,“现在要去哪?”
“萍姨,我们去吃灌汤包吧。”
“那走吧。”
吃完美味的灌汤包,史佳瑞第二百货买了一条深蓝色的羊毛围巾。
现在的围巾很少分男女款,但萍姨分明记得,史佳瑞已经有好几条围巾了。
她心里一动,想到了一个可能。
隔天,史佳瑞去邮局把这条围巾寄了出去,里头附了一封信。
而后,她给黎司越发了一条电报:“答案在包裹里。”
解决了这一件事情,史佳瑞整个人都放松下来。
之前因为实验仪器的沮丧也一扫而空,重新打起精神,主动找机械系的老师一起改进。
精细高端的仪器,是很难进口的,国外把持着技术,卡着华国。
华国通过海外爱国华人弄到一些仪器,要运回来,有时候是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的。
但基础在那,想要自研并不容易。
史佳瑞过去那些年,主要提供的还是偏向于军用、太空、航海等方面的超前知识体系。
太多方面的东西,需要去钻研了,从零开始的并不少。
史佳瑞在材料实验室的成果,老师们都有所耳闻,对于这样的天才学生,作为老师都是喜欢的。
研究课题申请上去,很快就批准了,史佳瑞和李逸宁教授合作研究。
李逸宁老师是上半年平反回来,下半年来学校教书,他曾经在海外留学,因着被人举报不当言论而下放。
他腿走路有些不灵活,阴沉着脸,看着很不好相处的样子。
史佳瑞倒是不怕他,反正研究,成果说话。
黎司越一直在忙碌,收到史佳瑞的电报时,还有些惊讶。
随后,他有些好奇,包裹里是什么?
第114章毕业了
史佳瑞把包裹寄出去之后,起初心里还忐忑了点,后来就全部放到了脑后。
李逸宁老师是一个要求很高的人,或许因为下放的原因,脾气也不是很好。
现在人才紧缺,两人研究,总得有打下手的人,都是从学生李挑些成绩优秀的。
私心里,史佳瑞自然是希望苏平安、贺珍等人能有更好的进修机会,还可以拿到一点补贴,改善生活。
很多事情都是要从零开始,很累,比如原材料没法达到标准,有的时候还要给对方提供改良方案。
更甚者,还要跑到厂里去盯着改。
不过,有一些配件,如果自己可以做出来的话,那就自己做,既能锻炼学生,又节省金钱。
史佳瑞这边忙忙碌碌的,黎司越那边也不遑多让。
等他拿到这个包裹,已经是包裹到了好几天之后的事情了。
包裹轻飘飘的,他打开一看,是一条围巾,还有一封信。
信很简单,就几行字,黎司越视线停留在最后一行的“愿君心似我心”。
他微微一笑,提笔写了一封信,转头继续忙碌。
随着一样样政策的颁布,城市的变化愈发明显。
史佳瑞沉迷于研究,早不知外界变幻。
时间一晃而过,史佳瑞的生物材料终于有了眉目,而她也终于要毕业了。
大部分同学的工作都分配到位,只有少部分人继续进修或留校。
学校本来要留史佳瑞当老师的,毕竟她在校期间,出手的成果不少,改良的、研发的,对外公布或没公布的。
这样的人才,去厂里才是委屈了。
然而上头有文件下来,要把史佳瑞调走,学校没办法只得忍痛放人。
史佳瑞从学校走到住处的这条街,走了几年,很熟悉了,有一家店突然变成了音像店,放起了港台那边的流行音乐。
再走过去,就会发现多了一个外语口语培训班。
出国打工、移民等突然就流行起来了。
她皱着眉头,心里对这样的情况有些不得劲。
但她也知道,这种事,堵不如疏,是奔向更好的生活,还是建设更好的生活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。
大学后两年,史佳瑞身上多了个助教的任务,会给大一大二的学弟学妹上课,在系里的知名度并不低。
或许是心理年纪大,或许是太忙碌,又或者是其他原因,史佳瑞也没能交到特别知心的朋友。
大多数人,就是普通朋友的范畴。
就是她和黎司越,也是淡淡的,这几年里,也就见个两三面,吃个饭,又匆匆忙忙地散了。
她忙,但是黎司越更忙。
还是原来的那个住处,几年里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,除了种在花盆里的仙人掌长高了一些。
萍姨一如既往地准备着饭食,几年下来,她也算是摸清了史佳瑞的口味。
她刚一进屋,就被催着去洗手,紧接着手里被塞进来一碗香喷喷的鸡汤。
“萍姨,你改了配比了吗?这鸡汤清甜很多。”
“换了别的材料一起炖,不容易上火,喝得还习惯吗?”萍姨笑眯眯地说,拿了两块芝麻酥饼放在桌上。
“行李我都收拾得差不多了,等你拿了证书我们就出发。”
“好,我这边安排一下。”
她手头还有点事情要跟其他教授交接下,而且走之前,估计还要跟苏平安、贺珍等人吃顿饭。
等吃了这顿散伙饭,他们要再见,估计也是很多年以后了。
史佳瑞拍了毕业照,拿了证书之后,和其他人约在图书馆面前见面,然后一道去吃饭。
除了苏平安、贺珍、冯成辉等几个同班同学,还有在研究室认识的其他同学,一起十来个人找了家新开的小饭店吃饭。
天气很热,头顶的电风扇呼啦啦转着,大家说着即将去的工作单位。
“希望大家到了工作的地方不要断了联系。”苏平安说,他被分配到了福市的机械厂。
他们十个人,分配的地方都不一样,大都在东南、华北一带,但只有史佳瑞去了京市。
上头安排好了的,可能跟想的有点出入,但没有人不满。
身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,他们以后的成就肯定不低。
整场聚餐下来,史佳瑞说的话不多,但大家都以她为中心,他们都清楚,她才是真的大佬。
大学期间,除了她合成的新型材料,改进的实验器材,还自研了实验仪器等等。
这些还只是放在明面上的东西,有同学猜测,史佳瑞研发的东西被送到上面,这次被安排去京市,就是看重她的能力。
史佳瑞在学校很有名,除了因为研发,还因为她当助教上课的时候,对于未来的畅想,总是有些大胆的。
所以大家更希望能和史佳瑞保持联系,以后如果自己遇到了难以解决难题,还能写信向她请教。
史佳瑞表示,如果他们联系不到她的话,可以写信到福市的824研究所、或是仙河市的大石大队,她会定期跟这两个地方联系的。
吃完饭,大家回学校,在大门口分开,史佳瑞去买了一根绿豆冰棍,正想边吃边回去,突然就被人拦住了。
她抬头,是一个陌生中年人和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。
“你们是谁?”
“史同学,不知道你方便吗?我们聊聊,有关于你的前途,非常重要。”
史佳瑞咬了一口冰棒,眼角余光往身后瞅了眼,保护自己的人就在不远处。
她皱眉:“不好意思,我觉得没什么可以谈的。”
“史同学,考虑下,你想想你现在毕业,分配到单位,一个月也就几十块钱,一件大衣、一套化妆品都不够买。”
“这笔生意做成了,你就可以拿到两万美金,够你买多少东西了?如果你想出国,史密斯先生也可以帮忙。”
这个男人嘴巴很能说,先是贬低了史佳瑞即将去工作的地方,说了下华国当前的落后、物资匮乏,又聊了下外国的生活有多美好云云。
史佳瑞一口一口咬着冰棒,听着这男人几乎要吹上天的形容。
她听说了,这几年派出去进修留学的人,就有人干脆不回来了,可见外国的富裕奢侈的生活还是容易叫人迷花了眼。
换作意志不坚定的人,很容易就会被对方许诺的这些东西给勾走了。
但史佳瑞见过更繁华、先进的社会,体验过更好的生活,丝毫不觉得这人描述的日子有什么好期待。
“你不用说了,我没这个打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