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研强国从种地开始七零第76节
第77章引导学习
史佳瑞回到了机械厂,就听说好些个公社来订了机器,包括东川公社。
脱粒机订的数量比旋耕机多,而且都在催单。
农机部史无前例地忙了起来,全体员工大加班。
史佳瑞一回到厂里,就开始忙碌起来。
林向阳他们在史佳瑞后一天回来的。
有贺庆华帮忙,车间很快就做出了样品,几次调整后,终于拿到满意的成品。
这一批,他们各定制了一百个。
如果秋季交易会没办法参加,这三百个小电风扇直接联系粤市的百货商店出手。
反正怎么都不能亏本就是了。
农机部要先忙生产农机的事,小电风扇就暂且放下。
厂领导想着这三人组回来了,相信很快就能看到成品了,结果呢,好几天都没见影子。
一问,才知道林向阳三人都在忙着加班,根本就没空做小风扇。
其实农机部本就提前备了一些脱粒机和旋耕机放着,加班一周也差不多能把所有订单都做完了。
陈绍兴给史佳瑞和林向阳、苏平安、张雄四人放假,让他们专心琢磨那小电风扇,他带人做最后的收尾工作。
史佳瑞看到了林向阳他们带回来的外壳,很小巧,她对那熊猫外壳很感兴趣。
就是这外壳是不可降解的塑料,她不是很满意,但也没说什么,毕竟所有的东西不可能一步到位的。
刚开始,三人组还有点不自信,时不时地要问史佳瑞,得到她肯定的答案后才继续下一步。
三人之前都是遭人嫌弃的,猛然间接了这么大一个任务,难免有些患得患失,突然不自信了。
史佳瑞长时间的高强度劳动后,骤然停下来,整个人懒洋洋的。
她见三人这样,也没有不耐烦,都是她教出来的,水平肯定是没有问题,多鼓励鼓励就好了。
两天的时间,三人把六台风扇做出来的了。
小型的可以拿在手里或放在桌上,非常小巧,而且声音很小。
而颜色的搭配、造型,都很可爱,很容易击中女人、小孩的萌点。
当这六台电风扇摆在桌上供厂领导们查看的时候,他们的表情就很明显,失望、嫌弃、不解。
倒是女干事两眼亮晶晶,明显很喜欢。
吴添生气地说:“林向阳、苏平安、张雄,你们去定制电风扇外壳,怎么会做成这种?谁会想买?”
谢爱军同样不是很满意:“我觉得你们用竹子、木头做的外壳,当时比这要惊艳很多。”
吴海嗤笑出声,他还以为这三人有多厉害呢,原来也不过如此。
林向阳看了吴海一眼,碰了苏平安手臂一下,让他解释。
“这六个电风扇的外形,是我们仔细调查过,并且认真思考过的。”
苏平安拿起大熊猫的那个电风扇,“这是大熊猫的形象,全世界只有我国有的珍稀动物,很受歪果仁喜欢。”
“若是歪果仁一家三口出来玩,看到这个熊猫电风扇,孩子想要,他们会不会买?”
“这个小狗、自行车的电风扇,也是同样的考虑。除了功能,我们也应该在外表上下功夫。”
“如果第一眼不能吸引住客户,那生意怎么往下谈。歪果仁他们喜欢工艺品、摆件等,我觉得这风扇是符合他们的审美的。”
吴添一脸你在开什么玩笑的表情,“你一个连省都没出过的小屁孩,歪果仁都没见过一个,就这么自信说这东西符合歪果仁审美?”
“向阳,我觉得这风扇的外壳你们再改改,带一点特色的。”谢爱军提议道。
“我觉得很有特色了。”林向阳说,“厂长,这风扇能不能行,不如送去审核试试?”
让他们改,不可能。
而且史佳瑞都觉得不错,相比厂领导的话,他们更相信她的眼光。
“那就送审吧,如果审核不过,这些材料钱你们自己付。”吴添冷笑道。
之前机械厂往上送的产品都不行,他就不信农机部有这好运气,还能逆天改命了。
“行,我们自己付。”林向阳还是很有信心的。
这三个风扇外壳做出来的时候,车间里好多人都说不错,他们也很有信心,怎么能因为其他人三言两语就否它们。
谢爱军看着林向阳,觉得这三个人还是太年轻气盛了,真以为这事只是材料钱自己付这么简单吗?
到时候厂里完全有机会以此为理由,将他们开除掉。
“既然你们这么有信心,那厂里就相信你们,希望能开个好头。”谢爱军说,“这几天辛苦了,回去休息吧。”
三人回到农机部,找到在陈绍兴办公室的史佳瑞,说了刚才的事。
“史工,你是没看到,他们可嫌弃了,还看不起我们。”林向阳撇撇嘴说。
“外国人的审美、观念跟我们是不一样的,关键是他们有钱。”苏平安说,“我们就不能用我们的想法来生产产品,既然要赚人家的钱,就要钻研人家的喜好。”
张雄点头:“平安说得对。”
“是这样没错,其实表现得最明显的据纺织厂了,我们喜欢的花纹,歪果仁不见得会欣赏。”史佳瑞举了个例子来说。
她在原来的世界,也是到外国转过一两圈的,好歹知道一些,单就风格这方面,她还是可以提提意见的。
张雄心里一动,忙问:“史工,能说说吗?我姑刚好在纺织厂。”
林向阳也好奇:“史工,我们挺好奇的。”
史佳瑞见他们感兴趣,就举了好几个例子,华国的一些图案的象征意义,而歪果仁是无法理解的,自然也无法欣赏。
三人听得津津有味,他们发现,史佳瑞好像什么都会。
“你们在聊什么?”陈绍兴站在门口,看着里头四人聊得高兴。
“聊纺织厂要怎么做才能从歪果仁的口袋里掏钱。”
“说说看。”
陈绍兴听到纺织厂三个字,耳朵不由竖了起来,因为林时灵在纺织厂的缘故,他也会关注一下纺织厂的近况。
张雄和林向阳把史佳瑞刚才说的话给复述了一遍。
“这个看法很特别啊!”陈绍兴想到纺织厂要参加今年秋季的贸易会,准备了一款棉麻新品。
如果歪果仁对颜色、图案有偏好的话,他确实可以跟林时灵提一提,能接到订单,整个厂的效益肯定不一样。
“还是史工厉害,她不说,我们都没发现要从这个角度去看。”苏平安佩服地说。
跟史佳瑞聊天,有时会被她的话给惊到,但不得不承认,他们都受到了影响。
这种感觉不坏。
陈绍兴同样很惊讶,以前他们都在想着怎么让布料手感更好、更耐用,颜色不褪色,几乎没想过要在图案上下功夫。
正好今天不用加班,如果林时灵来厂里,就让她跟史佳瑞聊聊,说不定更有体会。
他心里想着,转而问另一件事:“那风扇领导们怎么说,都同意送审了吗?”
他其实觉得那风扇就像是小孩玩具,通过审查的几率不大。
“后面同意了,他们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。”林向阳有些小得意地说。
“我们能行的。”张雄握着拳头说。
他们已经想好退路了,反而更能义无反顾往前冲。
陈绍兴看着眼前的三人,气质都变了,看着就是三积极向上的精神小伙,哪里还是曾经让人头疼的混小子?
他有些好奇,是不是跟史佳瑞深入接触的人,都会有这么大的变化?
林时灵到底没有来机械厂,下班后,离天黑还早,史佳瑞就和三人组去了百货商场。
她不是要买东西,而是带他们去看商品,聊聊有什么可以改进的方法,又为什么要改进,开拓他们的思路。
就当做是社会实践了。
从食品柜台到衣服鞋袜、从手表到收音机等,史佳瑞让他们先观察,然后再说。
从习以为常的日常中去发现去思考,对他们来说,可以当做一个游戏,也可以当做一个积累。
或许未来,他们可能就靠着那点改变而走上人生巅峰呢?
陈绍兴回家的时候,林时灵正哼着小曲择豆角,准备晚饭做豆角焖饭。
她是真爱上了这个电饭锅,省了好多麻烦。
“今天回来得早,忙完了?”林时灵放下豆角,指着一旁的剪刀和一小节墨鱼干说,“把它剪成小块,用温水泡着。”
陈绍兴拿起剪刀,迫不及待地跟她分享自己在办公室听来的话。
“你觉得他们说的有道理吗?”
林时灵是会计,但对于厂里的产品,她还是很清楚的。
“你不说我还真没意识到,我明天就跟梁姐聊聊,她负责这次的花纹设计。”
“如果这次的产品可以拿下来订单,年底的福利和奖金就稳了。”
林时灵有些兴奋,“你说佳瑞怎么就那么聪明呢?待在你们机械厂真是委屈她了,就该来我们纺织厂。”
“你们纺织厂跟机械厂都是半斤八两,史同志这样性格的人,待哪都不合适。”
陈绍兴摇头,不是所有的领导都像他这样好说话。
“就你有理,今晚的饭你来做了,我去找梁姐,晚点回来。”林时灵越想越待不住,她等不到明天了。
此时,史佳瑞和林向阳他们站在电视机柜台前,售货员坐着,百无聊赖看着面前来看电视机的人。
没有钱也没有票,就是看个过瘾罢了。
“仔细观察这台电视机的特点,如果不考虑技术,你们会想到怎么改?”史佳瑞问道。
张雄有些兴奋地说:“我希望它边得很大,是彩色的,这样我奶奶就能看的一清二楚。”